川仪股份(603100)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仪器仪表 重庆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碳交易 工业互联 国企改革 核能核电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及工程成套、环境分析仪器及工程成套、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装置、高低压电气设备、自动化仪器仪表成套装置和控制盘、台、箱、柜及相关产品、电缆桥架及相关产品、空气净化设备及配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及其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阀门的设计、制造、销售、检修与维护及其技术咨询服务;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限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应用及其技术咨询服务;混合集成电路及微电子器件、功能材料及元件、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不含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普通机械设计、制造、销售及其技术咨询服务;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轨道交通设备工程配套、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管理及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及其技术咨询服务;市政、环保工程系统成套的设计、运营维护、安装调试、管理及其技术咨询服务;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合金的熔炼、加工、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粉末冶金制品的制造、销售;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涉及许可经营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要点三: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各大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除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外,公司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

要点四: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835.4亿元,同比增长4.2%。公司所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仪器仪表第一大细分行业,跨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产品广泛服务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轻工建材、市政公用及环保、新能源等下游客户,保障着工业生产连续、安全、高效运行,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下的工业物联与智慧运营,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仪控设备在产品技术、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高要求,国内中高端市场进口品牌占比较大。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市场磨练、品牌培育和队伍建设,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行业领先企业已在部分产品领域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争。但另一方面,行业内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小而散、低水平、同质化现象,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关键仪器仪表设备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要求,行业整体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处于“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市场撬动阶段”。

要点五: 产品强化协同效应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具备完整的工业测量、控制、执行全过程仪控装备产品体系,业务涵盖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市政公用及环保、轻工建材及其他应用行业提供大量技术装备及服务,并持续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延伸。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公司不断深化技术、产品、服务布局,构建了涵盖“管、网、端”三个层次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产品体系,汇集工业大数据,服务智慧工厂建设。目前,公司各业务均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具备高效的产品再创新能力及客户需求转化能力,各产品门类相互赋能、密切协同,能够快速响应下游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要点六: 品牌助力市场拓展 公司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近60年,构筑起业内领先的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及重点客户群体,逾千名销售及服务工程师深耕市场一线,着力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优质服务。多年来,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可靠的产品、专业的服务以及持续的研发创新,培育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定期互访、技术交流等,深度洞察客户需求,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双向成长、互利共赢,不断增强客户黏性。报告期内,公司线下线上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品牌塑造,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线下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第十四届水泥技术交流大会”等10余场大型展会及行业交流会,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项目举办24场专项交流会,深入客户现场开展技术及产品交流1200余次,彰显“川仪”产品优势和服务理念。

要点七: 创新塑造竞争优势 公司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标世界一流,加快推进主力产品优化提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重大工程、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基石、创新为引擎的技术研发体系,升级后的川仪研究院辖八大研究中心和十五个专业研究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促进院士工作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层次创新平台优化运行,并与外部智力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创新效能。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实施国家及省部(直辖市)级科技项目44项,新获一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累计有效专利增至832件(其中发明专利275件)、软件著作权191件。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重庆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