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机电(603111)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交运设备 江苏板块 沪股通 工业互联 新能源车 2025规划 一带一路 铁路基建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施工专业作业;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高铁设备、配件制造;高铁设备、配件销售;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开发;交通设施维修;电气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开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动机制造;工程管理服务;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康复辅具适配服务;货物进出口;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货物运输(除网络货运和危险货物)(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轨道交通业务、汽车零部件业务 公司坚持“以机电技术为核心的智慧交通装备平台”战略定位,形成“以轨道交通产品为核心业务、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为成长业务、以智能健康产品等为种子业务”的多元产业格局。

要点四: 轨道交通行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 1.2023 年 3 月 29 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 2027 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 1~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 万辆和 37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和 44.1%,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6 月 19 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6 月 12 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体现了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可以稳定市场预期,释放消费潜力。

要点五: 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具有较完善的创新体系、现代化的研发平台、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以及不断进取、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运营效益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技术中心于 2013 年 11 月 26 日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坚持内引外联,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根本,不断进行实践创新活动。通过搭建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加强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平台及专利情报数据库平台运行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从设计到制造,从虚拟仿真到检测试验,从产品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相对完善的综合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要点六: 持续的智能制造能力 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持续为业务赋能,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进一步强化系统深化应用、推动大数据应用、自动化生产装备、全价值链业务流程重构等全方位的新型能力建设,为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奠定基础。2022 年组织相关分子公司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通过评定,开展分子公司建立数字化工厂规划,推广信息系统覆盖 19 家单位,提升各公司信息化水平。通过 DCMM 评定,达到稳健级,并制订研发数据规划,探索数据治理路径。公司获得工信部 2022 年度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企业、2023 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

要点七: 持续的精益化管理能力 公司围绕“精益+数字化”管理,推进精益数字化工具应用,创建精益数字化管理矩阵表,优化业务流程。建设数字化管理驾驶舱,实现多业务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业务数据质量,实现业务流程过程各节点执行数据实时分析、预警与辅助决策。持续推进职能矩阵式管理,对标管理成熟度标准,组织各业务版块开展经营风险审核,并推进子公司制订管理改进计划,子公司在经营管控、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升与能力建设。依据数字化系统,公司已实现在研发、供应链、制造、服务、决策等多业务环节的模式创新。在研发模式上,制定各单位技术中心的研发规范、数据标准,建立多个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化样机的验证,装配、维修培训等,优化了研发织织和流程,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在供应模式上,利用 CRM、SRM、MES 等系统和互联互通集成技术,实现了客户、供应商、仓储、配送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客户、生产、质量、供应商数据的全面集成与共享,提升供应链体系敏捷性。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