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智能(688125)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苹果概念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产销:通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软硬件研发、销售及维护;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机械设备及自有物业租赁;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数控机床制造;数控机床销售;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金属切削机床销售;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销售;电动机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机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部品研发、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C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属于“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2.1.4智能加工装备”中的“智能基础制造装备”。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流体控制设备属于更为细分的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智能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是推动下游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核心驱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加快,对生产工艺变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不仅催生智能制造装备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更对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提出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将加速赋能制造业,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形成和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政策导向从技术研发转向实际场景应用,重点更聚焦于大模型与工业场景的深度适配,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向柔性生产、供应链协同等方向纵深发展。 当前,制造业自动化面临四大行业痛点,即:自动化设备通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门槛高、柔性化不足。以设备通用性为例,各类电子产品因生产工艺不同需使用专用电子设备,同一产品生产线因工序环节不同,亦需采用不同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由于以上行业痛点,导致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及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正成为制约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因素。 2025年,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政策标准化落地、国产替代深化、细分场景规模化”的特征,但行业仍处于技术红利释放与成本压力博弈的关键阶段。未来,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核心部件自给率、拓展全球化布局,将成为企业突破内卷的重要路径。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持续的技术研发及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历来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投入和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了研发体系,吸引了不同技术领域的博士、教授和专家加盟公司,积累了包括流体力学、材料学、光学、图像处理、视觉算法、运动控制等多种底层逻辑技术。同时,公司还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承担省市级各类重点研发项目,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掌握了高精度点胶等17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构建了多项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 (1)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优势 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公司核心技术领域之一,自2011年成功研发点胶阀开始,公司便逐渐实现了多项点胶阀体、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驱控一体控制器、光源、等离子控制器、等离子尖枪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相较于其他设备企业大多数采用外购的模式,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相关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现已形成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领先、品类多样、稳定一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优势格局。 (2)持续研发投入及产品创新优势 多学科基础技术的积累赋予了公司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是公司未来实现业务空间拓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成立以来,公司依托技术优势、以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覆盖了高端流体控制、等离子技术应用、固化、智能组装等工序环节,实现了深耕SMT电子装联工序、向FATP后段组装工序延伸的布局。除此之外,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其中一部分用于五轴加工、微电子、检测监控、电磁共振、飞秒激光、智能仓储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设备关键技术瓶颈,不断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以覆盖更多工序环节和应用领域,实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二)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头部客户对供应商考核较为严格,一般需经历现场考察、技术研讨、需求反馈、技术改进、样机试用、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评价等环节,且智能制造装备工艺验证时间长,行业存在客户资源壁垒和客户粘性。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着先进技术积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公司与全球科技头部客户及其EMS电子信息产业链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优质的客户资源一方面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在与优质头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亦能掌握行业先机,使公司得以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三)快速交付优势 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两大环节,基于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技术方案和产品生产的快速交付,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当客户对生产工艺提出更高的精度或效率等要求时,公司基于对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可通过升级关键部件、更换工艺模块、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快速提供可满足客户新工艺要求的技术方案,提升了公司与客户对新产品进行工艺验证的效率,帮助客户应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和工艺更新迭代加速的挑战。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公司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其主要部件均可独立装配和灵活拆卸,公司由传统的单站式组装模式升级为流水线组装模式,再配合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品质,使公司具备快速大批量交付设备的生产能力。 (四)客户服务能力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设备供应商的及时服务和现场技术支持要求较高,因此优秀的客户服务能力是维护客户稳定性和品牌口碑的重要保证。公司依托技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从售前服务至售后服务环节,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售前服务层面,公司深度参与客户各类产品工艺验证,当新产品设计变更导致加工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公司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客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改进,在交期内交付新技术方案,帮助客户按时完成新品设计和研发。售后服务层面,为及时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公司特别制定了客户满意度管理程序,确保迅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公司既可以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和维护支持,同时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客户可先自行快速更换故障模块,极大缩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时间。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