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网设备 广东板块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机器人概念 储能 虚拟电厂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智能电网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计量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电气机械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终端计量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汽车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物业管理;住房租赁;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营产品,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的两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
要点四: 电力技术服务行业 储能技术应用场景丰富,除发电侧用于电力调峰、系统调频和可再生能源并网外,还可应用于电网侧和用户侧,以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以及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储能可有效平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给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实现削峰填谷,是现代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迫切技术需要。广阔的应用场景都将给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0年中国作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国务院颁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面临着加快能源结构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转型的要求。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高水平人才队伍 公司管理团队由具有丰富电力能源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构成稳定,管理能力强,在高效领导公司业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公司能够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本部现有员工415人,拥有一支硕博占比84%、专业丰富、技术精湛、业内知名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从职称上看,高级以上职称17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人。此外,还拥有各类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标委会、行业协会专家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南方电网战略级技术专家3名、广东电网领军级技术专家15人。 (二)雄厚研发实力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研发经费复合增长率超30%。公司始终致力于电力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前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智能配用电等攻关方向,积极申报“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国家级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公司重点攻关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3项,助力能源装备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公司紧紧围绕新型储能赛道,灵活应用基于平台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理念,获批组建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聚力打造研发-测试-中试-实证为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高地。报告期内,公司主持、参与制定了2项国际、国家标准,拥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各类实验室19个,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92项,拥有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421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8项国家级奖励。 (三)行业领先的资质能力 公司2020年入选国务院“科改行动”企业名单,连续五年获评“科改行动”标杆企业。2023年入选国务院“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2024年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公司具备电源+电网工程双一级调试资质、CNAS等20多项权威资质认证。拥有广东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种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实验室19个。生产中心拥有约7,000m2的黄埔生产基地、约10,000m2的南村储能基地,能同时满足智能配用电、智能监测、机器人及无人机、储能产品的研发试制试生产、核心部件小批量生产以及储能产品的批量生产。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要点九: 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 2022年12月15日公司对外公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11月9日出具的《关于同意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3567号),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84,700,000股,并于2021年12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564,700,000 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491,870,031 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72,829,969股。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限售股,涉及股东数量为2名,锁定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该部分限售股股东对应的股份数量为4,601,176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0.82%,具体详见公司2021年12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的《南网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本次解除限售并申请上市流通股份数量4,601,176股,现锁定期即将届满,将于2022年12月22日起上市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