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光伏设备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储能 太阳能 新能源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新能源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新能源发电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自产产品的销售。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技术咨询服务;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咨询;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的承包。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专注于光伏发电及储能领域,主要从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组件级电力电子技术及户用、工商业储能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以微型逆变器为核心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及业务包括:微型逆变器及能量通信产品、离网逆变器产品、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产品、智控关断器产品、AI智慧能源业务、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等。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光伏行业方面 近年来,在全球各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碳中和”目标加速等因素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585GW,年增速高达15.1%,连续多年增速提升。光伏依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核心力量,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加近452GW,年增幅高达32.2%。 (二)储能行业方面 受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电力交易模式快速发展、原材料成本下降、顶层政策引领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也正快速发展。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79.2GW/188.5GWh,同比增长约82.1%。其中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为4.1GW/11GWh,同比增长41%和43%,预计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或将达到6.8GW/18.6GWh,同比增幅高达66%和69%。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非常重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持续研发,经过多年的投入与积累,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创新优势。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知识产权212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此外,公司还拥有一支以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为依托、专注于组件级电力电子设备及户用、工商业用储能系统的国际化科研人才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6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49.90%,为公司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光储一体化产品布局优势 光储一体化产品布局的优势,不仅能够使得公司的产品矩阵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提升客户黏性,也能够促进公司不同系列产品之间的协同销售,提升销售规模。 (三)产品认证优势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光伏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对光伏产品采用产品认证或列名的形式进行监管。公司的微型逆变器及能量通信产品、智控关断器、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产品等均已经在中国大陆及美洲、欧洲、澳洲等15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销售,并取得了150多项国内外有效认证证书或相应列名。全球主要市场的产品认证优势,不仅有利于公司产品快速拓展市场,也提升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认可度。在产品通过相关认证或列名并形成规模化业务合作的背景下,基于产品品质可靠性、采购供应稳定性以及售后服务便利性等方面的考虑,下游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有利于公司与下游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互信合作关系,进而形成较强的客户粘性和稳定性。 (四)全球化业务布局及目标市场本土化服务优势 公司积极开展全球化业务布局,兼顾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区域,通过在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巴西、新加坡等地成立分子公司,不断完善全球营销网络建设。此外,公司优先聘用目标市场本土员工,积极实现本土化经营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积累形成了全球化业务布局及目标市场本土化服务优势,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营销和服务的能力。 (五)品牌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入围PVBL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2025中国光伏逆变器上市企业15强榜单、2025中国储能系统企业20强榜单,荣获2025届SNEC“兆瓦级翡翠奖”,此外,公司获得权威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颁发的2025德国、荷兰和法国“顶级创新逆变器奖”,连续6年获得EUPD的顶级认证。公司的产品及项目应用得到了行业媒体和权威机构的肯定,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全球光储业务领域内的品牌影响力。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