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轨(688485)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环保行业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微盘股 噪声防治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噪声与振动控制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对外承包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机械设备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数控机床销售;电气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仪器仪表销售;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减振降噪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五金产品零售;五金产品批发;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专用设备修理;通用设备修理;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电气设备修理;交通设施维修;仪器仪表修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减振降噪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机械设备租赁;通讯设备销售;通讯设备修理;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办公设备租赁服务;办公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5G通信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销售;建设工程施工;施工专业作业;建筑劳务分包;电气安装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及市域郊铁路,TOD上盖开发项目(轨道结构、建筑结构及设备结构),工业及民用建筑等领域提供钢弹簧浮置道床减振系统、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隔离式高弹性减振垫、聚氨酯减振垫等噪声振动物理防治手段;同时针对城轨新建线路和既有线路开展智慧运维和病害治理、轮轨状态监测的研究、开发和专业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从“增量规划”到“存量提质”,城轨交通既有线升级改造需求迫切 过去二十年,我国的铁路、公路、桥梁、城市配套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内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标杆。自20世纪60年代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9306.09公里,占比76.53%。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一万三千两百公里左右。 2020年是中国城轨交通发展史上的“运建里程等量年”,全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7970公里,首次超越当年6800公里的在建线路总长,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正式迈入“运建并重、运营主导”的新阶段。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共有10个城市3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超过15年,部分核心设施设备系统将迎来集中更新期,行业正面临系统性的更新改造需求。 (二)工业大模型推动智能运维升级,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转型加速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政策指引下,城轨交通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注重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基本原则,并制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完善设施数字化感知系统,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在此背景下,城轨工业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正在重塑行业运维模式。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也明确指出,“鼓励运营单位采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及有关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品质”,支持城轨智能转型,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深入实施,行业正在构建安全可靠的智能运维数据生态,为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智慧赋能绿色城轨,低碳政策驱动技术升级 城轨交通行业正步入“绿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双碳”目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技术升级呈现出鲜明的生态友好导向,以智能化安全化技术装备为基础,支撑城轨绿色低碳发展,为绿色城轨提供创新动力。其中,噪声振动控制技术作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正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性进展。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领先核心技术优势 基于对轨道交通市场发展动态的深度研判,公司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迭代”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在保持传统减振降噪物理防治产品技术领先性和系列化优势的同时,重点突破声纹在线监测等前沿技术,针对城轨运维期智能化、智慧化需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集群。目前,公司已在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智能化轨道定点综合监测平台、高精度自定位线路检查仪以及智慧运维决策平台等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通过采集全时全域振动噪声数据,利用阈值类模型、机理类模型、大数据类算法等,分析设施设备的真实状态及病害识别。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壁垒,通过“AI+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构建覆盖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为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力。同时,除轨道交通外,公司基于扎实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底蕴,将技术储备扩展至建筑、桥梁、隧道和机械设备等领域。 (二)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公司坚持“物理防治+声纹诊断”业务协同发展,以声学技术为核心,深度挖掘声音的物理与信息双重价值。在业务布局上:一方面基于噪声振动的物理属性,自主研发减振降噪系列产品,构建精准的物理污染防治体系;另一方面融合AI、大数据与声纹识别技术,创新打造“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拓展智慧运维、结构安全和病害治理等声纹诊断开发业务。公司通过“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已形成覆盖噪声治理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预防性维护方向升级。 (三)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公司已构建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实施-运维”全流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工程落地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在研发设计端,依托声纹信息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持续开展材料、架构和算法的创新研究;在生产制造端,通过智能产研基地实现核心产品的标准化与定制化生产;在工程实施端,拥有专业施工团队和项目管理体系,确保各类降噪工程的高质量交付;在智慧运维端,基于自主开发的监测平台和诊断系统,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更实现了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四)一流技术人才团队 九州一轨打造了一支融合行业专家、科研精英与工程骨干的多元人才梯队。核心成员在噪声振动控制领域钻研数十载,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托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公司通过“产学研用服”一体化协作模式,不断吸纳高校新兴智慧与产业顶尖人才,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的全流程人才体系。凭借对城轨降噪技术的深刻洞察与持续创新实力,团队牵头制定了多项标准,并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智慧动能。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同时,通过构建系统化培训与激励机制,助力员工提升专业能力,充分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潜能。依托卓越的人才队伍与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九州一轨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突破,稳步前行。 (五)数字智能化产能体系 公司深化“北京+广东”双中心战略布局,构建南北协同的现代化产能体系。报告期内,北京窦店生产基地完成产研一体综合楼主体建设,实现行政、研发、生产、销售四位一体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显著提升研发转化效率和生产协同能力。这一布局不仅强化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管控,更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公司向精细化管理和效能提升转型。与此同时,广东聚氨酯新材料智能生产研发基地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该基地聚焦高端聚氨酯材料的研发与制造,通过智能化产线建设大幅提升产能,为公司拓展轨道交通减振、建筑声学等新兴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两大基地的协同发展,既巩固了公司在传统降噪领域的优势地位,又为开拓新材料应用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方位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合计持有发行人前51%股份的股东京投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基石仲盈、广州轨交、国奥时代、劳保所和曹卫东分别承诺:①本人/本单位所持发行人股份自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公司/本单位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发行人首发前股份,也不提议由发行人回购该部分股份。转让双方存在控制关系,或者均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可豁免遵守前款承诺。②发行人A股股票上市后六个月内,如发行人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时股票的发行价格,或者上市后六个月期末(如该日不是交易日,则该日后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本次发行并上市时的发行价格的,则本人/本单位所持发行人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六个月。

要点七: 噪声与振动综合控制产研基地建设等4个项目 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九会议及2021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757.3016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25%,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根据发行人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如下:噪声与振动综合控制产研基地建设项目、城轨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运营资金。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后,若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少于上述项目所需资金总额,则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若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不一致,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资金先行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再予以置换。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