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汽车零部件 北京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燃料电池 特斯拉 锂电池 新材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生产铝合金零部件及其它汽车零部件;开发铝合金零部件及其它汽车零部件;维修、销售自产产品;出租办公用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的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为中高档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专为中高档乘用车提供内外饰件系统的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增长。在汽车整车销售快速 增长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新厂商涌入零部件领域,加 剧了行业竞争;另一方面,整车市场的价格战压力传导至上游,导致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市 场环境使得零部件企业既面临新进入者的冲击,又承受着持续的价格下行压力。 面对同行业竞争及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公司一方面需要加大技术研发、产品管控、智能化发展,持续提升产品品质、 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市场开拓,积极跟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根据用户需求开辟更多优质化产品,扩大 产品供应份额,同时开源节流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降低市场带来的风险。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与研发优势 1、精而全的多材质工艺及表面处理技术 公司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涉及铝合金、不锈钢、冷轧及镀锌钢板、塑料和橡胶等多种材质,不同材质的原材料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公司历经多年深耕与不断自主技术创新研发,拥有了包括铝合金熔铸、铝型材挤出、橡胶混炼、橡胶复合挤出、金属/塑料辊压复合挤出、复合注塑等多种材质成型工艺,实现了精而全的行业内全材质工艺技术,这是公司领先于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作为另一核心能力,公司实现了包括花纹铝板技术、铝合金氧化、金属喷漆、金属喷粉、塑料喷漆等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尤其是公司的花纹铝板技术、铝合金全自动表面光亮氧化技术和车用铝型材挤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优异的同步开发及自主研发能力 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具备与客户同步开发的能力,已为众多中高端汽车主机厂配套研发产品,自主创新研发经验丰富。公司设有技术研究中心,配备高水平先进研发设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持续增强公司同步开发及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3、出色的模具开发和制造能力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模具成型、机械加工等生产工序需要非标准的专配模具,模具制造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工艺环节,零部件产品模具的制造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零件的制造水平。公司设有工装设备部,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模具设计、开发、制造的技术人员,同时公司配备先进工装模具加工中心,拥有完备的工装模具加工和调试设备。专注于橡胶、塑料、钢材和镁铝合金零件的挤出、辊压、拉弯、锯切、铣削、冲切、抛光等工装模具、夹具和检具的开发和创新设计,并且能够自主研发多种半自动、全自动生产线,从而实现产品高效开发。 4、先进综合的检测能力 公司能够自主完成公司生产、研发各类产品的相关检测、验证实验,包含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功能性试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缺陷分析等方面的试验,如:汽车内外饰件的耐腐蚀试验、耐气候交变试验;涂层产品附着力试验、涂层色差、光泽类试验;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试验;非金属材料的密度、硬度、熔融指数试验等;公司计量检定试验室可以完成卡尺、塞尺、压力表、百分表等量具的检定;配置三坐标测量仪、白光扫描等设备进行样件的全尺寸测量。借助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保证公司产品从外观、性能等各方面超出客户预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 (二)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深耕中高端汽车内外饰件产品,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配套经验,公司产品用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华晨宝马、北京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上汽通用、上汽集团、上汽大众、长安福特、吉利、长城以及市场头部新能源汽车厂等知名整车厂商。丰富的配套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使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长期的合作使公司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共赢关系,客户严格的准入标准和持续的质量审核,不断促进公司各项能力的提升,公司也持续提高研发、质量管控体系,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三)紧随客户发展的全国性布局优势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河北秦皇岛和江苏无锡拥有公司前两大生产基地,自北向南形成长春、烟台、秦皇岛、无锡、南京、成都、佛山紧邻主要汽车整车厂商的布局,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合理安排各子公司产品线,极大缩短与客户的交通距离,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及时反馈跟进、提升供货与响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客户的持续稳定生产,稳固双方合作关系。全国生产基地的布局,助力公司形成高效的配套网络、规模效应、促进公司稳定长期发展。 1、先进的智能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拥有高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覆盖,近年来公司不断持续推进智能升级改造,优化配置智能装备,经公司各部门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同时,不断对关键设备、关键产线、装配自动化技术、自动化集成单元、厂房工位布局、仓储运输效率等专项业务进行研发、改善提升,形成适合本企业的自动化生产集成单元解决方案及自动化周边配合协调方案。智能制造的全力推进,自动化设备实施的推广使用,使公司对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资产整体周转率有很大提升。高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对生产运作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辅助支撑作用。 2、稳定提升的精益化管理能力 公司以提升治理水平为基础,坚持推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坚持领导开放性、提升员工自主性、全员参与精益管理活动。从优化自动化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工艺改善、工位布局改善、减少浪费、减少不增值作业等方面入手,以达到降费用、控成本、提效率,实现流程优化、持续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理念从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运输周转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管理,深度提升运营效率最大化;持续对工艺品质及过程成本进行专项改善,以专项项目管理的模式细化跟踪、节点管理,各项目参照对比,进一步研究探讨提升的方向及目标、进一步推进精益化管理的细化管理。 3、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公司通过了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符合标准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企业和相关方的各方利益得到满足;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防范安全健康风险;减少了潜在的负面影响;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了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公司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消除贸易壁垒,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创造条件。 4、产品全流程质量保障能力 公司采用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依据此标准建立了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并采用过程方法对各过程进行系统地规定和管理。从产品的策划、设计与开发、制造过程设计、生产过程的确认、不合格品的分析与控制、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等诸多过程进行控制;对产品实现过程潜在缺陷识别、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质量先期策划、控制计划等手段,对产品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实现直至交付的全过程规定控制要求,实施过程控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以及基于风险思维对过程和体系进行整体管理;通过过程方法和精益生产观念的实际应用,降低了经营成本;应用APQP、FMEA、PPAP、MSA、SPC五大工具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使新产品的开发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应用FMEA、SPC、防错法等工具追求零缺陷,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提升品质;应用CPK、PPK、SPC等统计工具,使过程变差、产品特性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5、标准化的环境保障能力 公司通过了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规范下,公司制定环境保护方针、目标,提高公司环保意识;制定能源管控目标,合理控制水电、纸等消耗品的使用需求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做好火灾、爆炸、化学泄漏等安全预防,提高消防意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公司持续降低能源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6、数字化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公司通过了TISAX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从一切满足客户要求的角度出发,取得了信息安全标签。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的三个核心要求: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采取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备份恢复等;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和排查,确保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也保证了客户数据的安全性,满足客户的保密要求。 7、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生产模式 随着公司的发展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大力倡导,公司注重对生产经营节能减排的管理,取得了GB/T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通过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有效保持竞争力;同时公司加强对能源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为公司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8、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公司通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起到有力支撑作用;通过竞争优劣势分析等工具和手段,识别、确定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建立系统性的职责和资源管理机制进行监控、考核、纠正和持续改进,使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才培养优势 公司拥有成熟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多年,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和经验,已成为公司稳健经营、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传递者,成为公司高水平、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公司给予员工多种激励政策,鼓励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关注全体员工、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以内部提拔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公司人才优势。同时公司与大学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公司科技创新视野,促进技术、人才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公司技术人才资源储备,为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及支撑,合理充沛公司高端技术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有效保障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
要点六: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2023年4月20日公司对外公告,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中环投资持有公司股份 30.40%,前十大股东中其余股东共持有公司股份 21.52%、持股较为分散。中环投资与公司其他前十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差距较大,且其持股比例大于 30%,中环投资在公司股东大会的决策中具有重大影响。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大股东中环投资和第二大股东德国威卡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国威卡威”)实际在本公司董事会各自享有 2 名董事席位(公司董事会总席位 9 名)。本次换届完成后,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总席位为 9 名,第一大股东中环投资提名 5 名董事并全部当选,占董事会中非独立董事人员过半数且占第六届董事会全体董事过半数。因此,股东中环投资提名的董事在公司董事会决策中具有重大影响。基于上述事实及认定依据,认定中环投资为公司控股股东,相应中环投资股东李璟瑜先生和张志瑾女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存在违反《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的情况。本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不会损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股东中环投资、实际控制人李璟瑜、张志瑾将继续遵守其签订的关于避免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的相关承诺,不会因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导致损害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利益的事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