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化学制品 辽宁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碳纤维 碳基材料 锂电池 新材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碳基新型材料供应商,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提供品类全、质量优、性价比高、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并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领域拓展,构建以沥青基碳纤维短切纤维、软毡、硬毡、复合毡为核心,相关制品为支撑的碳纤维产品体系,助力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公司主要产品有负极包覆材料和沥青基碳纤维制品,副产品是炭黑原料油和裂解萘馏分。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动力电池 近年来,受益于各国清洁能源战略引导和政策指引,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便利补能等方面综合优势提升,以及终端渠道扩展及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销量为587.8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渗透率提升至50.4%;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5.4万辆,同比增长55.9%,渗透率提升至21.8%。海外市场方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78.2万辆,同比增长23.6%,渗透率为26.1%。因此,随着新能源在售车型数量快速增加、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进一步提升。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5年1-6月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 (二)储能电池 近年来,在各国能源转型加速和政策推动等因素影响下,储能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布强化支持政策,共享储能示范省份持续增多,辅助服务费用纳入工商业用户电价,储能需求增长迅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63.6GWh,同比增长105.4%。受益于政策支持且储能成本下降提升项目经济性,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5年1-6月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42.6GWh,同比增长27.5%。海外市场方面,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ho Motion数据,2025年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未来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调峰储能、分布式电力系统建设、5G基站规模化布局以及海外家庭储能市场需求激增,储能锂电池产业预计将迎来较快发展期。 (三)消费类锂离子电池 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成熟型电子产品外,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的进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生产企业逐渐增多,促使全球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功能多样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未来消费电池下游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锂离子电池作为便携式移动能源仍具备增长空间。根据高工锂电(GGII)2025年7月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受国补的影响,2025上半年国内3C市场消费增速明显,市场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带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增速超25%。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为先导,配备国内顶尖级工程师和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通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在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工程化应用能力:持续进行核心技术迭代和生产工艺改进,促使产线从材料、工艺到性能不断提升与完善;通过生产设备及产线自行设计,建设能耗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一体化产能”,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优势;具备负极包覆材料全产线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公司整体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和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设有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拥有162项知识产权,是国内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相关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此外,公司成立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还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综上所述,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二)产品质量优势 依托公司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公司产品性能稳定、品质卓越,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公司产品矩阵完善,积累了2大品类、4种规格、10余型号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公司还可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满足客户对于不同软化点和结焦值产品的需求,且质量稳定。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在相同软化点产品下公司产品结焦值上限更高、范围更广,喹啉不溶物及灰分含量更低,相应杂质含量更少,包覆效果更佳。 (三)品牌客户优势 公司依托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精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积累了众多大客户的信任,也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重要的市场地位。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与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尚太科技和凯金能源等负极材料的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框架协议形成持续稳定的客户关系,且拥有较高的销售占比,是公司未来业绩的强力保障。同时,公司除继续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的合作,还积极拓展新客户,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助力。 (四)产能规模优势 公司规模优势突出,供应能力稳定,现拥有负极包覆材料产能7万吨/年,可以有力地支持公司产品批量化、高品质的快速交付。公司工艺流程经过专业优化,以及工艺自动化率的不断提升,使得单位产品生产人员数量、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标显著降低,单位成本具有较明显优势,产品规模效应显著。此外,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公司原料采购量较大,具有一定的采购议价能力和价格优势。 (五)行业先发优势 负极包覆材料关系到负极材料的性能和质量问题,进入下游优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认证过程,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且对供应商产能规模、供应保证能力、批次稳定性等具有较高要求,率先进入下游供应链的企业,将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认证壁垒,这将保证公司在一定周期内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六)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其中既有多年从事包覆材料领域的技术人才,也有从业务一线成长起来的行业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研发和市场拓展经验,确保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保障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大部分业务骨干持有公司股票,有利于公司保持管理层及核心业务团队的稳定性。公司各职能部门能够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所长并协同一致,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洪涛、尹士宇关于所持股份的限售安排、自愿锁定股份、延长锁定期限的承诺“一、本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自发行人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本人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发行人回购本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二、发行人上市后6个月内,如发行人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期间发行人如有分红、派息、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则作除权除息处理,下同),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如该日不是交易日,则为该日后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则本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票的锁定期限在原有锁定期限基础上自动延长6个月。
要点七: 稳定股价措施 当公司触及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时,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按以下顺序依次实施股价稳定措施:1、公司回购股份,2、实际控制人增持,3、董事(独立董事除外,下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